清研智庫:反壟斷新規出爐,預防和制止市場平臺無序競爭
市場平臺在中國數字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規有可能禁止行業領導者使用強制排他性協議,以提高競爭公平性,促進新的創新,并保護依靠市場平臺作為重要銷售渠道的中小型企業的利益。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教授薛克鵬表示:”最近起草的指導意見是監管部門發出的信號,表明國家將開始關注平臺經濟中的非法壟斷行為,并遏制其野蠻生長。”
美團憑借其全平臺戰略,承載了食品配送、酒店預訂、交通和娛樂等第三方服務,迅速躋身中國科技巨頭的第一梯隊。在中國許多人的生活中牢牢扎根,尤其是在年輕的中產階級消費者中。
政府的反壟斷新規旨在為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健康發展創造環境,同時確保商家和消費者的權益不會因為發展的名義而被忽視。
獨家經營的力量
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美團廣泛采用了與商家簽訂排他性協議的方式,不僅保證了自己平臺的服務和產品,還同時削弱了競爭對手。
薛克鵬認為:”近年來,互聯網領域的創新越來越少,這是某些公司的壟斷行為造成的。”
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京東,已經向阿里巴巴征集訴訟,要求停止涉嫌壟斷行為。
對商家和消費者的影響
送餐龍頭美團在用剝削性的傭金合同鎖定了一些商家后,已經遇到了一些反擊。美團從只在其平臺上線的餐廳中收取16%的傭金,而那些同時上線餓了么等其他外賣渠道的餐廳則要收取21%的傭金。
今年4月,在中國餐飲業感受到COVID-19封鎖帶來的壓力時,一些行業協會要求美團刪除協議中的 “壟斷條款”,并要求美團為其成員公司降低至少5%的傭金費用。
薛克鵬解釋說,雖然這種掠奪式的模式在中國經濟中并不新鮮,但從未達到美團或阿里巴巴等平臺的生態系統的規模。互聯網平臺的很多行為早已違反了反壟斷法,他們沒有達到規模,以前也沒有形成值得關注的商業行為。
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在公司最近的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表示:”對中國互聯網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充滿信心,美團正與互聯網同行一起,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交流,加深理解政策,以落實監管要求。”
截至11月底,美團擁有4.765億用戶,而阿里巴巴報告稱,截至同期,其整個市場平臺的移動活躍用戶為8.81億。
與此同時,在COVID-19疫情之后,餐飲業對美團等配送平臺的依賴性只會越來越強,這讓餐廳更容易接受美團降低的傭金率來換取獨家經營權。美團在2020年第三季度平均每天處理3490萬份送餐訂單,同比增長30.1%。

雖然排他性協議和壟斷條款是幫助行業領導者保持優勢地位的伎倆,但遵守新政策將迫使市場平臺公司創新其核心服務,而不是依靠商家排他性來實現差異化。通過鼓勵更多的有機創新和產品多樣性,中國的反壟斷新政策將通過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提升用戶的體驗來惠及消費者。
除了電商和食品配送,中國的市場平臺必須權衡政策將如何影響短視頻、汽車服務和旅游預訂等行業的業務。雖然近段時間以來,平臺企業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規范市場的時機已經到來。國家將逐步規范平臺經濟的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反壟斷只是第一步。
本文作者 AJ Cortese, Julianna Wu ,清研智庫李梓涵編譯。